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品课程 > 正文

院级精品课——《统计学基础》简介

【来源:院级精品课——《统计学基础》简介 | 发布日期:2010-06-04 】

 

    一.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类院校开设的必修课,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图书馆专业、体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医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阐述统计的基础理论、经济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经济数据整理的一般方法、经济数据显示的一般方式、各种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等等,是一门阐述统计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学科。

    二.课程定位

    《统计学基础》提供相关的经济分析方法基础,是经济专业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一方面能满足学生了解统计基础知识、掌握常规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分析研究打下了良好的方法论基础,而且。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宏观思维的模式、增强学生经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经济人才。

   本课程定位图示如下:

   三.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从本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说,《统计学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宏观分析意识、整体协作意识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大目标并不容易,为此,我们将教学内容设立为十几个大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下设立了若干个教学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教学是围绕着任务开展的,带动学生围绕着完成任务开展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学习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为目标的。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立了三个层次的目标:

  短期目标:是完成每个教学任务。即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跟着教师的指导,准备各种为完成任务而必须的材料和知识基础,学习为完成任务必须的新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顺利完成任务的目的。

中期目标:是完成每个教学项目。即在完成了每个项目下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下,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理论概括和操作的整合,将各个任务整合起来,形成对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认识,并掌握每个教学项目的完整的分析操作过程。

学期目标:是完成所有统计基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所学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原理和分析流程。即在完成所有教学项目的学习之后,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所学的所有统计基础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回顾所学的各个统计分析方法,将这些方法进行整体的、连贯的操作实训,达到掌握各种分析方法、能对常见经济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的目的。

学生完成了上述的学习目标后,就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审计、市场营销等)打下良好的方法论基础,同时,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宏观思维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设计

    经过一个学期的统计知识传授,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能对一般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他们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比如审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市场调研、预算分析、医药成分分析、医药疗效分析、农学产量分析等等课程,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业务分析,并能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分析能力。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生

内容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课程设计,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十个教学项目:

项目一:统计学基础知识认知,6课时。作为课程内容简介而选取。

项目二:统计数据的采集,4课时,作为基础统计工作环节而选取。

项目三: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8课时。作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而选取。

项目四:总量分析和相对比分析,6课时。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性方法而选取。

项目五: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分析,6课时,作为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而选取。

项目六: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分析,4课时,作为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而选取。

项目七:抽样推断,10课时。作为统计方法体系中的主体分析方法而选取。

项目八:相关与回归分析,8课时。作为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而选取。

项目九:动态分析,10课时。作为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而选取。

项目十:指数分析,10课时。作为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而选取。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从全学期来看,学生学习《统计学基础》有以下重难点:

重难点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重难点二:数据采集的种类和组织形式。

重难点三: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和特点。

重难点四:平均指标的计算分析。

重难点五:和离散趋势的分析。

重难点五:抽样推断的方法。

重难点六:动态分析的方法。

重难点七:指数编制及因素分析方法。

解决办法:根据社会调研的实际资料,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指标为分析源,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少讲理论缘由,多做分析训练,师生互动,由学生亲自计算分析,教师协助引导。

五.      考核方法设计

考核方法采用日常训练、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第二部分是统计分析操作方法的日常测试,采用作业、讨论、阶段性测试的方式进行;第三部分是案例实训,采用学生对所布置的案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由平时测试占20%、日常测试占20%和案例实训占60%构成。

考核形式结构图如下:

六.      课程创新与特点

1)教学资料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

我们采用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统计学基础》,其内容吸收了最新的统计教学研究成果,具有新颖性、实用性、衔接性,并积极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探索模块教学,加大了技能训练比重,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所采用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研究,整合了教学资料,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十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计了若干个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引导,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上的抽象性,使学生感觉学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具体的。

2)师资队伍强大,教学效果突出

担任本课程教学教师有8人,其中有6人是学院的教师,有2人是社会兼职教师。在学院的6位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有5人具有“双师”资格,其中有1人具有两种社会职业资格;有3人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聘请了2位社会兼职教授,分别来自烟台市统计局和烟台市供销社集团,他们将统计业务的实际应用很恰当的带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满足了学生直接接受实践教学的需要。所有任课教师表现为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教学效果突出,在每学期教学评比检查中均名列前茅。

3)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也在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全面推行职业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保证了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我们将传统的“章节”格式的教材改革为“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来驱动”的教学内容,将教材真正的变成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料。我们将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附着内容,简化比较深奥的理论阐述,并将其表达得更通俗易懂,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十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下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若干个教学任务,使所有教学内容更清晰、更调理的表达出来。使用改革后的教材,教师是围绕着项目来开展教学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完成任务来进行学习的,这样特别有利于满足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操作时间,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有余。

4)教学立足实践,强化技能培养

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及聘请社会专家指导学生实训等各种途径,开阔了学生视野,强化了岗位技能;通过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单项统计工作岗位技能,又能完成全部的操作流程,掌握综合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学生毕业马上上岗,并适应一般的经济工作岗位。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手段务实先进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广泛采用了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仿真教学、虚拟情景教学等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应用,精讲多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并应用先进的电子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成效显著

课程组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的具体内容,摆脱了空洞、抽象的封闭式校园学习,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工作也增加了自己的学习需求。实践教学让学生开拓了视野,扩展了眼光,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      教学模式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更新的职业教育的需要。目前,我们根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向学生传授统计基础知识,一边向学生演示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模拟中学着操作这些统计分析方法,从而掌握常见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要领和技巧。该模式使用至今,学生反应很积极,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参与这种模式的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增长了统计知识,增强了统计分析的能力。

八.      政策支持

精品课申报工作得到了院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鼓励和支持各系(部)申报各级精品课,学院形成了精品课申报制度,每年都要下达精品课申报通知,提出申报条件,规定申报时间程序,规范申报内容。并对申报各级精品课提出了奖励: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的,配套课程建设资金10万元;申报省级精品课的,配套建设资金2万元,申报成功后还奖励给课程组1万元作为奖励;申报院级精品课的,配套建设资金5000元,申报院级优质核心课程成功奖励1000元。同时,学院对已经成为精品课的课程组提出每年进行课程建设总结的要求,以进一步加强精品课建设的力度。

系部领导也大力支持院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领导重视  会计系领导高度重视精品课建设,从全系专业教师中精心挑选优秀的具有丰富统计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从组织上保证《统计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系主任于声涛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全员发动,多次听取精品课申报等各项准备工作的汇报并进行检查、指导;教研室主任孙力亲自督导精品课的建设,为课题组的申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在人员和时间上为课题组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政策倾斜  会计系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对考取“双师”资格的教师,报销全部费用并给予物质奖励,其中对考取“注册”资格的教师奖励5000元,对考取“高级”资格的教师奖励2000元,对考取“统计师”资格的教师奖励1000元;并优先安排该课题组教师到其他高校、财务软件公司、企业去进修、调研、实践。

硬件保障  会计系已拥有3个实训室和5个多媒体教学教室,添置了录像机、数码相机、扫瞄仪等电算化教学设备,并为课题组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精品课建设创造了优厚的物质条件。

在院、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统计学基础》课题组申报院级精品课的积极性很高,全体成员都积极工作,准备申报材料,于2008年成功申报成为院级精品课。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课程资料,加强课程改革,以适应不断改革中的职业教育得需要。

九.      社会评价

烟台鲁宝钢管总厂统计科董爱丽科长认为烟台职业学院会计系的毕业生既懂理论又会实践,学生素质高、实践技能强,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应用统计》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授课认真负责,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先进,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接近实际。课程实训教学有特色,符合企业统计职业技能的要求。

烟台市统计局办公室副主任于永伟认为烟台职业学院的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比较准确,对常见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比较熟练,在社会工作单位的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比较熟练的统计分析操作和比较融洽的协作工作意识,具有较高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很好的做人素质,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师授课认真负责,课程设计合理,具有比较高的教学研讨能力,教学手段先进,职业教学意识很强,能结合实际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